钙钛矿稀土镍氧化物(ReNiO3)具有丰富的电磁输运性质,近期因拓扑结构相变导致的超导电性备受关注。ReNiO3系列氧化物通常随着温度降低会发生金属-绝缘体相变,而LaNiO3是其中独特的存在,它在所有温度下都保持着顺磁金属态,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NiO6氧八面体旋转模式的不同。不同的旋转模式会影响Ni-3d轨道和O-2p轨道间的杂化程度,最终显著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。此前,理论预言如能在准二维的LaNiO3中实现大的面内轨道极化,其电子结构将类似于高温超导铜氧化物,可能导致超导性。然而,Ni-3d和O-2p间的强杂化效应会大幅抑制轨道极化,同时“电死层”效应也使得超薄LaNiO3变得高度绝缘,因此在实验上难以真正实现理论预言的这种LaNiO3电子态。
bdy必定赢官网/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近年来致力于氧化物异质界面物性设计及调控方面的研究工作。最近,该组博士研究生时文潇在陈沅沙副研究员、孙继荣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,联合物理所刘邦贵研究员,利用LaNiO3()和CaTiO3()的氧八面体旋转模式的不匹配性,通过将两种材料的超薄层交替堆叠,形成超晶格结构,成功在超薄LaNiO3层中诱导出了的非平衡氧八面体旋转模式。与传统的模式相比,这一亚稳态的旋转模式更有利于高电导率金属相的形成。
研究发现,在张应变衬底上外延生长的LaNiO3子层厚度仅为2个单胞时,超晶格样品仍展现出金属性导电,这在之前其他调控手段下均没有实现。此外,该体系中的LaNiO3薄层还表现出强烈的面内轨道极化,极化率高达35 %,这是目前报道的在LaNiO3体系中实现的最高面内轨道极化度。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,的旋转模式将增强LaNiO3中Ni-3d轨道和O-2p轨道杂化,从而在超薄LaNiO3层中保持了金属性。因此,在该体系中的准二维LaNiO3薄层将同时具有良好的金属性导电和大的面内轨道极化,满足了高温超导铜氧化物中载流子的基本特征(无轨道简并、自旋1/2、准二维和反铁磁关联),为进一步在钙钛矿相LaNiO3中探索超导电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该工作显示,通过将不同氧八面体旋转模式的氧化物材料合成外延异质结,将可能获得具有不同于体相旋转模式的氧化物界面相,为调控钙钛矿氧化物中的轨道-晶格关联并激发其潜在物性提供了新思路。
相关成果以“Improved Conduction and Orbital Polarization in Ultrathin LaNiO3 Sublayer by Modulating Octahedron Rotation in LaNiO3/CaTiO3 Superlattices”为题,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15, 9931(2024)上。M03组博士生时文潇、T02组博士生郁博文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张静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,通讯作者为刘邦贵研究员、陈沅沙副研究员和孙继荣研究员。该工作受到了科技部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、bdy必定赢官网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bdy必定赢官网重点项目的支持。该工作利用国内的大科学装置包括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BL02U2和BL08U1A线站等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4-54311-0
图. (a)-(c) 体系的结构表征 (d) 轨道杂化和轨道极化表征